新闻中心
黄锡璆报告会上五位演讲人的演讲
来源:新海俊 | 作者:xinhaijun | 发布时间: 2014-04-18 | 121090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黄锡 璆博士树立记念铭石的念头萌芽于8年前与黄博士的一次美国之旅。我们去考察休斯顿的安德森癌症中心,顺便到三藩市参观访问,站在金门大桥的设计师斯特劳斯的雕像前,我十分感慨,人们在建筑师设计的伟大作品旁边为其建造雕像以作纪念,这是建筑师的至高荣誉。我回头看见正在对着大桥拍照的黄锡 璆博士,突然想到,黄博士为我们医院建设发展乃至中国医院设计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是中国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助产士,我们也可以在医院里为他建造雕像,黄博士是当之无愧的。我暗下决心,一定要选择合适时机促成这件事情!

我认识黄锡 璆博士已经差不多有20年了。1992年,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的鼓舞下,佛山市委、市政府推出了十三项重点建设工程计划,其中包括建设一所“面向21世纪的新型医院”。为此,成立了佛山医院工程指挥部,由主管卫生工作的副市长亲自担任总指挥。我从佛山市卫生局抽调到工程指挥部任办公室副主任。当年年底,我随同副市长、市卫生局局长等到北京医院和301医院考察,打前站的同志汇报说,昨天到卫生部请示,部里接待的同志说现在中国没有现代化医院,不过刚好有一位从国外留学回来专门搞医院设计的黄锡 璆博士来部里办事,你们不妨见见面。我们打前站的同志就和这位黄博士见了一面,知道他是印尼归侨,祖籍广东客家人,比利时卢汶大学建筑学博士,是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总院的高级建筑师,回国后曾经完成过几家中小医院的设计。我的同事也将佛山要建新医院的事向黄博士作了简要介绍。遗憾的是,由于那次到北京参观医院的时间安排比较紧张,同行的领导以及我本人都没有见到黄博士。

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过了年没多久,黄博士带着一名助手专程来到佛山,我安排他们住在部队的一个招待所里,那三天,我陪他们参观当时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踏勘已经划拨的新医院建设用地,更多的时间是坐下来交谈新医院设计的理念与思路。黄博士临走的时候,送给我们筹建办公室一些关于现代化医院建筑的资料。他说,佛山医院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完全有条件建设成为国内最好的医院,他非常希望能够参加佛山医院的设计,即使没有这个机会他也愿意看到我们把医院建设好。我被黄博士的坦诚、大度深深感动。其实,当时佛山市委、市政府正在与国内某大机构洽谈科技合作事宜,市委书记打算将新医院的全部设计直接交给该机构下属的设计院来承包。这个设计院派出一名资深的设计室主任到佛山调研后,已经草拟了佛山医院工程设计提纲。这位室主任也是我接待的,他那种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是令我敬佩的,但是,我感觉他对医院功能不够熟悉,对现代化医院建筑的最新资讯缺乏了解,担心他们不能胜任新医院较高的设计要求。

筹建办公室先后向主管副市长和市委书记作了专题汇报,得到了市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后来,佛山医院工程公开进行设计招标,黄博士赠送的资料对我们起草设计任务书有很大帮助,5个设计单位投标方案对比当时的传统医院模式有许多创新,尤其是黄博士主持完成的设计方案令人耳目一新,我们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还有我们市领导的票都投给了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总院。

事实证明,佛山医院工程选择黄锡 璆博士是完全正确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创建于1881年,其前身是英国基督教的教会医院,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政府接管,逐渐发展为粤中地区知名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员工对医院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十分强烈,当时一些老员工包括部分中层以上干部并不理解佛山市委、市政府将医院迁址新建的决策,甚至有要求新医院工程的功能设计必须按照老医院模式,不许走样。黄锡 璆博士和筹建办公室的同志约请医院领导以及相关科室人员多次开会沟通,即使是在会上听到比较偏激的意见,黄博士总是那么儒雅、淡定,他的记录总是那么快捷、工整,他对业主疑问的解答总是那么耐心、细致。从那时起,黄博士稍微仰头专注倾听的神态深深印刻在大家的记忆中,多年以后我们给黄博士做的侧面浮雕,选的就是这个深深刻在我们脑海里的印象,我认为,这就是毛泽东主席所说的那种世界上最讲认真的人的真实写照!

在黄博士的主持下,佛山医院的工程设计得以顺利完成,竣工后轰动一时,被粤港两地媒体誉为“崛起于珠江三角洲的现代化医院”。有专家评论,佛山医院工程在国内医院中率先以规划为先导,并以此指导单体建设,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率先重视公共空间的设计,应用医疗主街和方格网交通模式,体现了现代医院流程简洁高效的特点;率先引进了当时国内医院少见的现代建筑机电设备及相关技术措施,配置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万兆带宽网络、气送物流传输系统、全中央空调系统等,使医院建筑的工作环境条件得到极大提升。工程在1998年全面竣工后,突破了原来制约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发展的瓶颈,医院启用当年,就创下日门诊量4600人次的历史记录,跃居广东省综合性医院前列,佛山市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进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由此成为中国现代化医院建筑的标杆工程,引来全国各地千余家医院和设计单位参观学习,即使是在20年后的今天,这些项目的设计理念和功能使用也毫不过时,至今仍然是珠三角驰名的综合医疗中心。特别是在20021月新建“感染病科住院楼”投入使用后,当年11月收治世界首例(回顾性诊断)非典型肺炎患者,之后又收治确诊或疑似“非典”患者100余名,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创造了“非典”患者零死亡、院内零感染的奇迹,为抗击“非典”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佛山医院一期工程“门诊医技病房楼” 投入使用后,黄锡 璆博士又主持设计完成二期工程“感染病科住院楼”和三期工程“肿瘤中心”。

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绿化庭院内,安放有四座铜质雕塑,分别是医院创始人英国牧师云仁、首位华人院长伍学宗、抗击“非典”纪念群雕和医院工程总设计师黄锡 璆博士纪念铭石。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人的心目中,这些雕塑记录着医院的发展历史,激励着员工知院爱院、以主人翁精神投身医院建设与发展的热情,已经成为医院文化的重要内容。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中国现代化医院建设的里程碑,是黄锡 璆博士呕心沥血的集大成之作。佛山人民有幸,佛山医院的医护人员有幸,因为我们结识了黄博士这样一位倡风气之先的开拓者,一位心中只装着病人和医护工作者的建筑大师,一位德高望重、堪称为人师表的楷模!

 

五、渊博的专家和慈祥的长者

报告人:梁建岚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梁建岚,是中国中元医疗建筑研究所的一名职工。2003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国中元工作,担任黄博士的助手。我非常幸运能够遇到黄博士,在我的眼中,他既是一位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专家,又是一位平易近人、热心慈祥的长者。

黄博士珍视学习,嗜书如命。对他来说,书是精神的寄托、知识的宝库、灵感的来源。不管白天工作多忙多累,他晚上都要看书,常常熬到凌晨两三点。博士的爱人告诉我,她经常一觉醒来,还看见黄博士在看书。只要周末有空,博士就去逛书店,他经常坐公交去北京西单图书大厦,来回两三个小时的车程,他一待就是一整天,一买就是一大摞。他每年购买各种技术书籍就要花费数千元。他的司机小金帮黄博士买书,都买成了网站的“钻石级”会员。他还四处拜托留学生、国外的朋友去淘国内买不到的专业书籍。

黄博士爱书到了痴迷的程度,不管到哪里,博士先关注“书”。出差期间,只要有时间,一定会到当地的书店看看。有一次出差,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王文清院长的办公室里,他看到一本谈医疗环境的日文书,他很想借来看看,数次欲言又止。回京后,那本书的影子始终挥之不去,黄博士忍不住写了一封信给王院长,问那本书能不能借给他看看。好书遇知音,王院长感动之余,痛快地把这本书送给了黄博士,黄博士如获至宝,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现在黄博士家里的客厅塞满了书柜,卧室摆满书柜,飘窗上下还是书,原本用来看山景的飘窗,现在变成了一堵书墙。

先进典型
党的建设
专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