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祖国的医疗建筑事业,无私地燃烧自己,直至奉献出自己最后的一丝余热。这就是黄博士,飘扬在我们心中的一面精神的旗帜!
三、献身事业的楷模
报告人:赵杰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赵杰,是中国中元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院长。在与黄锡 璆博士共事20余年,共同经历数十个医院项目的设计过程中,我亲身感受到,几十年如一日,黄博士为了发展中国的医疗建筑事业,倾注了他全部的热情和精力。他这种献身事业的精神,无时无刻都在感动和激励着我。
1988留学归国后,黄博士立志要用所学知识改变中国落后的医疗建筑状况,奉献社会,报效国家。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20多年来,黄博士主持设计了120多所医院,指导设计了130多所医院,是一位国外知名设计师整整一生作品量的5到10倍。这其中有协和医院、北大医院、301医院、佛山医院等知名医院,也有宁乡医院、辉县医院等县级医院,还有援助非洲的四所医院。
20多年来,中国中元共获得了56个省部级以上医疗建筑设计奖,他全部参与了设计工作,其中由他主持设计的就占80%以上。
20多年来,他负责或主持编辑、审查了16本医疗建筑的国家规范、标准或图集,每年至少四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每年至少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
20多年来,为了医院设计和建设,他走遍了大江南北。小汤山非典医院现场有他日夜奋战的身影,汶川地震灾区留下过他的足迹,玉树震后医院重建方案有他论证的建议,贫困地区医院项目现场评估考察有他的参与。他已经成为了建筑界、医院界公认的专家权威。热爱医院、设计医院、建设医院,正是他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的真实写照。
从一个普通工程师到全国设计大师的历程中,有挫折、有辉煌,但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黄博士都始终保持着对事业的热爱和追求。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当选了15大代表,次年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后来又荣获全国设计大师称号,去年底又获得梁思成建筑奖。荣誉和光环一个接一个,但是他本色不改,从不因此而讲条件。天天照常上下班,工作需要背起挎包就出差,甚至经常和年轻人一样攀爬在工地上。在我们中元,上至领导,下至最普通的基层员工,在工作上,我们从来没有听到黄博士说过一个“不”字。
遇到挫折和被人误解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意志,黄博士同样总是能做到处变不惊。2003年除夕,黄博士带队给某大医院领导汇报方案。这个方案是我们加班加点、多次调整完善后的方案。但由于甲方的强势地位及对方案的不理解,他们就是不听博士的解释,甚至当面指责,“你这个老头怎么这么固执”。面对如此不尊重的话语,博士处之泰然,不急不恼。在回单位的路上,他还鼓励团队的年轻人,要有耐心、要有信心。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方案终于获得甲方的首肯,最终的成果得到了医疗界的广泛赞誉,并获国家优秀设计奖。
身体的病痛也不能阻挡他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2002年7月,黄锡 璆因工作过度劳累导致视网膜脱落,不得已住到自己亲手设计的北医三院眼科病房。在患病修养期间,他就以患者的身份细心观察和体验设计效果,发现病区地脚灯高度设置不合理,影响患者休息,提出很多改进意见。
2007年1月的一天深夜,在济南考察项目返京的途中,黄锡璆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同车的一位年轻设计师不幸遇难。黄锡 璆也身受重伤,住院、卧床近3个月。直到今天,他腰椎里还放置着钢架,行动多有不便。不能睡软床,从床上起身时,要用胳膊支撑,侧身后才能慢慢坐起来;只能坐硬板椅,起身时,要两手扶把,慢慢撑起来;不能下蹲,不能久坐。即便如此,在中国中元的办公楼里,人们每天都能看到他略微弓腰的身影;在一些项目工地现场,还经常能看到他指导年轻人的工作。
二十多年来,无论是知名医院还是地方小型医院,他都一视同仁,从不摆博士的架子,摆专家的权威。2001年湖南宁乡医院、江西丰城医院两个县级医院慕名找到博士,希望博士能够主持他们的新区医院设计。这时候博士已是享誉国内的知名专家了,各地很多知名医院都在博士带领的团队下紧张设计中,项目应接不暇。面对业主渴求的眼神,他一点都没有大师的架子,毫不犹豫就答应了甲方的请求,并且亲自带队踏勘现场,与医院各级部门交流结合,认真记录。针对县级医院投资、规模、地域等限定条件,他精打细算地推敲方案,耐心说服业主要树立适宜的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还专门为甲方进行技术讲座,介绍国外的先进理念和国情的结合方式。为了给甲方节省投资,甚至劝我们这些经营管理者要少收一些设计费。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博士为了能够做一个好医院,胳膊肘从来都是往外拐的。正是这种执着追求,即使是地方县级医院,他也要做出精品。这两个医院成为国内标准适当、花园式和半集中式县级医院的典范。
多年的设计实践加之国外学习交流的丰富经历,使他成为了国内外医疗建筑界知名的权威专家。他的学识不局限于自己的专业,对于相关学科也同样精通。例如医院里采用的核磁、CT、加速器、中心供应等大型设备的性能和设计要求,他都了如指掌,甚至比医院的大夫了解的还要透彻。国际上医疗最新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如杂交手术、介入治疗、医疗机器人等等,他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掌握到相关信息,在国内医院设计中最先采用。很多人把黄博士誉为医疗建筑的活字典。这一切,一方面是因为他练就了极为扎实英语功底,另一方面得益于他常年坚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
博士既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权威,又是一名平易近人的普通员工。即使是在主持开会审查方案时,特别是年轻人提出一些不成熟、甚至幼稚的想法时,他也是在认真听完后才发表中肯的意见,而且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中元医疗建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我们这些曾经的学生,逐步走上了团队的领导岗位。但黄博士从不居功自傲,对我们这些后起的年轻干部给与了全力的支持和尊重。记得2002年时,黄博士要陪同一家知名医院的主管领导去新加坡考察三家医院建设。医院考察是黄博士联系的,我负责行程安排。结果由于签证和航班等因素,有一家医院几乎没有时间参观了;为此黄博士非常焦急,与在外地出差的我通了数次电话商议此事,特别提醒我,“机会难得,一定要想办法安排”。最终在黄博士的协调下调整好了时间,实现了考察的目的。事后黄博士特意找到我,对当时说话有些激动表示他的歉意。实际上是我的工作没有做好,博士却要主动承担责任,这件事让我至今难以释怀。黄博士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心里永远只装着事业、装着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
回顾我们和黄博士共事的每一个日日夜夜,令我感动的事还有许许多多。一位功成名就的大师,一位平易近人的学者,一位献身事业的楷模——这就是我眼中的黄博士。
四、我们为黄锡璆博士树立纪念铭石
报告人:谭伟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原副院长谭伟棠,今天参加黄锡 璆博士的先进事迹报告会,我感到十分荣幸。
2009年6月26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隆重举行肿瘤中心工程落成暨佛山医院工程总设计师黄锡 璆博士纪念铭石揭幕仪式。国家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特意从甘肃飞回北京,然后再赶到佛山为黄锡 璆博士纪念铭石揭幕。宋部长高兴地说,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业主用树碑方式褒奖黄锡 璆博士对医院建设发展的特殊贡献,充分体现了对建筑师知识劳动的尊重。